9月7日下午,国际知名五院院士、氢蓝时代能源战略首席顾问陈清泉围绕“氢能和四网四流融合的基本理论和实践”主题,在氢蓝时代深圳总部开启了本期院士大讲堂。本次讲堂以“线下座谈+线上直播”的方式进行,氢蓝时代公司高管、核心技术骨干,以及国际院士科创中心、深圳能源集团、深圳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等单位领导聆听了本次讲座。
讲座伊始,陈院士首先谈到了他对“创新之源泉和氛围”的理解——“创新要有理念、创意、人才,还有氛围。”他表示,创新生态和氛围包括“自由、开放、合作、包容”的环境、公平的市场竞争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、网络和大数据的支持,这些都是成功的必备要素。“氢蓝时代成立时间还不到五年,但我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创业氛围,年轻锐气的技术精英,势如破竹的发展成就,具备了持续创新的要素和能力。”
陈院士提出,科学是发现,是知识,是真理,科学家就是要找出自然界规律,造福人类,要解决的是“WHY”,为什么;工程是将科学、技术、管理集成,解决实际问题即“HOW”,怎么做;技术是技巧、工匠精神、精益求精。他提倡的工程哲学,包括:系统的集成优化、产学研结合、目标-思想-方法-执行、经验和实践。“氢蓝时代要有明确的目标,有了目标就有好思想,这个‘好思想’,首先是整体思想、闭环思想、循环思想,不但要了解因果关系,也要了解相关关系;此外,还要有创造性思想、遵守学科程序的思想。到了执行层面,需要考虑人的因素,要有团队精神,才能切实管理好项目。”
对于成功之道,陈院士引用拉斐尔的名画《雅典学院》和亚里士多德的名言“我爱我师,我更爱真理”,为氢蓝时代的青年科学家们分享了三点“秘诀”:
充分挖掘你的潜力;
1.天分;2.勤奋;3.机遇;
1.目标;2.勇气;3.方法;4.条件。
“个人想要成功,除了充分挖掘自身潜力,天分、勤奋和机遇三者缺一不可;团队想要成功,需要目标一致,才能创美好明天。氢蓝时代的青年才俊们,要不怕摸‘老虎’屁股,勇往直前。推动科学技术与工程双向发力,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,有条件就创造成果。”陈院士表示,要抓住双碳发展机遇,不随大流、独立思考;研发团队面对科技攻关,要保持自强不息、越挫越勇的劲头,公司要让0-1的创新创业精神充分涌动,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。
在陈院士看来,在百年大变局下,仅仅依靠技术不能解决复杂的问题和迎接新的挑战,必须将人文世界、物理世界、信息世界等深度融合,以“四网四流”融合推进碳中和,促进数字经济。所谓“四网”,是指能源网、信息网、交通网、人文网;“四流”是指能源流、信息流、物质流、价值流。
通过“四网四流”融合,可以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能源革命、信息革命、交通出行革命联动起来。而氢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,氢使得“万物链接”,促进能源互联互补,实现跨能源网络协调优化。
氢能作为耦合优化电力能源和化工能源的媒介和载体,具有双重属性:一方面是能源,另一方面又是物资;一方面是材料,另一方面又是燃料。因此氢能可以助推加速我国能源系统智慧化转型,提高将废弃能源变成有用能源的效率。
同时,氢能具有远距离输送、大规模存储和“氢-电”互换的特性,是有效耦合传统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能源,并且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当中促进碳中和。
一元论
三元论
四元论
陈院士认为,在深圳“特区建立40周年再出发”和香港“回归25周年再出发”的历史新起点,深圳和香港应该发挥自身优势,整合全球资源,实现氢能产业和科技发展的“珠联璧合”。
在主题演讲的最后,陈院士表示,氢蓝时代在成就伟大的路上,要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,激发“Inspiration激情、Imagination想象力、Innovation创新、Integration集成、Implementation实现、Investment投资”这六个“I”的潜力,保持科技前瞻性、独特性、先进性。
在讨论、互动环节,陈院士与氢蓝时代研发团队30余名骨干“面对面”,接受了多名现场学员的“学而追问之”,场面热烈,带来了一场有趣味、有价值、有回味的观点“碰撞”。
会后,公司董事长金晓辉以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会长的名义,为陈院士现场颁发了 “深圳市氢能产业卓越贡献奖”。
国际院士科创中心主任岳媛,陈清泉院士助理、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瓮青松,陈清泉院士助理、氢蓝时代首席科学家施绍有,深圳能源集团顾问徐同彪,深能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荣,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副秘书长刘春阳等领导,也出席了本次论坛。